锻件缺陷的主要特征及其产生原因(二)

发表时间:2023-12-11 11:01:32 来源:视频新闻

  为了系统地做多元化的分析和便于查找,将常见各种缺陷的主要特征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列于下表。锻造过程中各工序可能会产生的缺陷,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晶粒粗大的现象。碳钢过热的特征是出现魏氏体组织;工模具钢以一次碳化物为特征,某些合金结构钢如18Cr2Ni4WA,20Cr2Ni4A,过热后除晶粒粗大外,还有MnS沿晶界析出,对后者用通常

  铝合金、铜合金的坯料,在镦粗时表明产生“蛤蟆皮”,或者出现类似橘皮的粗糙表面,严重时还要开裂

  (α+β)钛合金坯料过热后,其显微组织的特征是,α相沿粗大的原始β晶粒晶界和晶内呈粗条状析出。晶内析出的粗条状α相,各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即形成所谓的魏氏α相

  由于加热温度超过了(α+β)钛合金的β转变温度而引起。有魏氏α相的钛合金锻件,其拉伸塑性指标δ及ψ明显降低,这是所谓的β脆性

  碳钢和合金结构钢过烧后,晶界出现氧化和熔化。工模具钢过烧后,晶界因熔化而出现鱼骨状莱氏体

  由于炉温过高或坯料在高温区停滞时间过长而引起。炉中的氧沿晶界渗透到晶粒之间,发生氧化或形成易熔的氧化物共晶,使晶粒间的联系遭到破坏

  表面呈黑色或暗黑色,有时表面还有鸡皮状气泡,铝合金坯料过烧后,其显微组织中将出现晶界熔化、三角晶界或复熔球。只要有其中的一种现象存在即为过烧

  铝合金坯料加热温度过高时,强化相熔化,冷却下来后,在显微组织中即可看到晶界加粗、三角晶界或复熔球之类的特殊形态

  由于坯料尺寸大,导热性差而加热速度又过快,在坯料中心和表层之间温差大,由此产生的热应力超过了坯料的强度所致

  炉内残存的氧化铜屑,加热时被铁还原为自由铜熔融的铜原子在高温下沿奥氏体晶界扩散,削弱了晶粒间的联系所致

  在钢锻件的断口上出现一些像萘晶体一样的闪闪发亮的小平面。这种缺陷在合金结构钢和高速钢中容易见到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终锻温度高,变形量又不够大而引起。萘状断口的实质是过热,因而将降低钢锻件的塑性和韧性

  是合金结构钢严重过热后出现的一种缺陷。石状断口是在调质状态下观察到的,其特征是在纤维状断口基体上出现一些无金属光泽的、像水泥一样的灰白色小平面。用热处理方法不能消除它,因而是一种不许可的缺陷

  加热温度过高,使MnS大量溶解,溶于钢中的MnS在冷却时,以极细质点沉淀在粗大的奥氏体晶界上,削弱了晶界的结合力,调质处理使钢基体的韧性加强以后,钢在折断时便沿奥氏体晶界断裂,从而在断口上形成一些无光泽的灰白色的过热小平面

  低倍粗晶是合金结构钢锻件过热后的另一种反映,其特征是,在锻件的酸浸低倍试片上,呈现肉眼可见的多边形晶粒,严重时这些多边形晶粒看起来呈雪片状

  过热的奥氏体晶粒晶界较为稳定,通常的热处理难以将其消除。而再结晶仅在粗大的奥氏体晶内进行,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生成了若干个新的小晶粒。由于小晶粒晶界较薄或位向差别不大,因而在低倍上看到的仍是原始的奥氏体粗大晶粒即低倍粗晶

  钢件表层的含碳量比内部的明显降低。硬度值比要求的低。在高倍组织上表层的渗碳体数量减少

  钢在高温下表层的碳被氧化。脱碳层深度由0. 01~0.6mm,视钢的成分、炉气成分、温度和加热时间的长短而定

  经油炉加热的锻件,其表面或部分表面碳含量显著提升,硬度增大,增碳层的含碳量可达1%左右,局部点甚至超过2%,出现莱氏体组织,增碳厚度有的达到1. 5~1. 6mm

  坯料在油炉里加热时,两个喷嘴的喷射交叉区得不到充分燃烧,或喷嘴雾化不良喷出油滴,使锻件表面产生增碳

  常在坯料头部出现心部开裂,其开裂深度与加热和锻造有关,有时裂纹沿纵向贯穿整个坯料

  由于毛坯与砧块接触面间存在摩擦力,引起不均匀变形而出现鼓肚,若一次镦粗量过大,就会产生纵裂

  这种裂纹常在低塑性的高速钢、高铬钢的拔长工序中产生。十字裂纹沿锻件横断面对角线分布,其纵向扩展深度不一,严重的可以贯穿整个毛坯长度

  在反复翻转90°的拔长过程中。若送进量过大,则在毛坯横截面的对角线上将产生最大的交变剪切,当切应力超过材料许可值时,便沿对角线方向产生裂纹

  主要出现在对圆棒料进行拔长由圆形压成方形时,或在拔长后将坯料倒棱、滚圆时。在横截面上,裂纹出现在中间部分呈条状,裂纹沿纵向的扩展深度不一,与锻造操作有关

  在用平砧对毛坯进行倒棱或滚圆时,毛坯的水平方向有拉应力出现,此拉应力沿毛坯表面向中心增大在中心处达最大值,当其超过材料强度后便形成纵向内裂

  在拔长后坯料的四根棱上零散出现的拉裂裂口。角裂多出现在高速钢、高铬钢坯料的拔长工序中

  坯料拔长成方后,棱角部分温度下降,棱角与本体部分的力学性能差异增大。棱角部分因金属流动困难产生拉应力而开裂

  在坯料纵向断面上沿高度方向出现的条状裂纹。高速钢、高铬钢坯料拔长时,若送进比小于0.5,则易产生这种裂纹

  当拔长时的送料比小于0.5时,在坯料轴向将产生拉应力。当其超过坯料中某薄弱处的材料抗拉强度时,便要在该处引起横向裂纹

  模锻奥氏体—铁素体或半马氏体不锈钢坯料时,沿α相和γ相的界面或强度较低的α相出现的开裂

  由于过剩α相太多(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α相超过12%、在半马氏体钢中α相超过10%)和加热温度偏高所引起

  在具有L形、U形和H形截面的模锻件肋条或凸台的根部,出现的与分模面平行的裂缝

  由于坯料过多,筋条充满后,腹板上多余金属较多,在继续模锻时,腹板上多余金属向飞边槽剧烈流动,在筋条根部产生较大切应力。当其超过金属抗剪强度后,便形成穿筋

  锻件横向低倍上出现波浪状的细晶区。多出现在钛合金和低温锻造的高温合金锻件中

  由于钛合金和高温合金对激冷敏感性大,模锻过程中,接触面附近难变形区逐步扩大,在难变形区边界发生强烈剪切变形所致。结果形成了强烈方向性,使锻件性能下降

  铁素体或其他基体相在锻件中呈带状分布的一种组织。多出现在亚共析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和半马氏体钢中

  在外观上折叠与裂纹相似,在低倍试片上折叠外流线发生弯曲。如果是裂纹,则流线被切断。在高倍试片上,与裂纹底部尖细不同,折叠底端圆钝,两侧氧化较严重

  折叠是锻造过程中已氧化过的表层金属汇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自由锻件上的折叠,主要是由于拔长时送进量太小,压下量太大或砧块圆角半径太小而引起;模锻件上的折叠,则主要是模锻时金属发生对流或回流造成的

  始锻温度过高,变形量不足,使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入临界变形;或者终锻温度偏低,使高温合金坯料局部有加工硬化,淬火加热时该部分晶粒严重长大

  如果残留有铸造组织,锻件的伸长率和疲劳强度往往不合格。在低倍试件上,残留铸造组织部分的流线不明显,还可以见到树枝状晶。主要出现在用铸锭做坯料的锻件中

  由于锻比不够大或锻造方法不当引起,这种缺陷使锻件的性能直线下降,尤其是冲击韧度和疲劳性能直线下降更多

  锻件凸起部分的顶端或棱角充填不足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模锻件的筋条、凸肩转角等处,使锻件轮廓不清晰

  毛坯加热不足、金属流动性不好、预锻模膛和制坯模膛设计不合理、设备吨位偏小等都可能会导致这种缺陷

  锻件在与分模面垂直方向上的所有尺寸都增大,即超过了图样上规定的尺寸。这种缺陷最容易出现在锤上模锻件上

  飞边桥部阻力过大,设备吨位不足,毛坯体积或尺寸偏大,锻造温度偏低,均可引起欠压

  锻模安装不正或锤头与导轨之间间隙过大;或者锻模上没有平衡错位的锁口或导柱

  模锻件局部表面很粗糙,出现鱼鳞状伤痕。在模锻奥氏体和马氏体不锈钢时,最容易产生这种表面缺陷

  由于润滑剂选择不当,润滑剂质量欠佳,或者由于润滑剂涂抹不均匀,造成了局部粘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