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桥梁不需要“花架子”

发表时间:2023-12-19 17:22:27 来源:工程机械

  我国桥梁设计与建设盲目追求“别出心裁”,大量的设计经费投入到中看不中用的外表上。多位专家呼吁——

  瑞士的萨尔基那山谷大桥,英国的克莱拉齐大桥,美国的金门大桥、胡佛大桥

  5月25日,在中国科协年会“山区桥梁建设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邓文中,向与会者展示了国外多座著名桥梁的图片。它们简约的外形、与旁边的环境的和谐搭配,令在场的桥梁设计实施工程人员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人员赞叹不已。

  相比之下,我国的桥梁设计很多时候都在盲目追求外观上的“别出心裁”,并因此占用了大量经费。为此,多位专家通过《中国科学报》呼吁,中国的山区桥梁设计要走出误区,山区桥梁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中国是桥梁建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路桥工程专家郑皆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的山区桥梁建设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但在桥梁的耐久性、施工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相距甚远。

  “我国桥梁施工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工,他们跟经过培训、有建设桥梁资格与资历的熟练工人是没法比的。”郑皆连坦言,国外很看重对“高级蓝领”的培训,而我国很少有资金投入到这方面来。

  工厂化与机械化是保障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的因素,在桥梁建设方面更是如此。邓文中介绍说,国外的很多桥梁都是在工厂利用大型机械生产部件,然后将部件运输到工地进行组装,“这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山区桥梁建设运输是一个大问题,重型的机械与生产的大部件运不到施工现场,没办法实现大型化、工厂化与机械化。”郑皆连表示,港珠澳大桥实施工程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但内地桥梁还没办法实现“大构建、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

  桥梁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设的桥梁质量高、耐久性强、施工机械化水平高。“就现在来看,我们跟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将保持数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抹平的。”郑皆连说。

  “因地制宜”、“窈窕”是邓文中在形容他设计的大桥以及国外著名桥梁时,反复使用的词汇。

  作为国际著名桥梁建筑工程大师,他在山区桥梁的设计建设中尤其注重桥梁与旁边的环境的和谐搭配,“桥形能够与环境协调,就是成功”。

  这也是郑皆连坚持的桥梁设计原则。“一个优秀的桥梁设计师要对地理情况有透彻的了解,根据地理条件、物质条件、山地形状来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方案。”

  “但我国的桥梁设计与建设,盲目追求桥体本身的别出心裁,大量的设计费用投入到桥梁的外形美上。”郑皆连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是桥梁设计建设的一个误区,在国外恰恰是不容许的。

  郑皆连介绍说,德国规定桥梁外观设计的费用不允许超出桥梁建设总费用的15%,设计费用过多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影响了施工的质量。“我国是没这个限制的,只要政府部门领导人高兴,花多少钱都干。”

  某省的一位公路学会秘书长和记者说,他所在省的一座桥的设计经费占到总预算的近三成,“我们不得已从施工环节找回来,毕竟政府不会大量追加经费”。

  “桥本身是一个宏观美的建筑。”郑皆连说,“并不是越奇形怪状就越好看,只要周边的环境搭配得好,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很和谐。从造型上追求怪异,这是桥梁设计与建设的误区,将造成极大浪费。”

  邓文中在主持美国的一座桥梁建设时,为遵守政府“为保护岩石表面植物而在施工时不能碰到地面”的规定,绞尽脑汁、反复改变设计的具体方案,最终花了三倍于预算的费用才建成。

  “将环境因素首先考虑到自身设计当中,尽量做出能为当地环境锦上添花的设计。”邓文中表示。

  “在桥梁建设中尽量不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从技术层面讲是没问题的,但我们不会像美国那样拿出三倍的价钱来做。”郑皆连认为,这是一个权衡的问题,“所以,在前期的决策、设计中一定要科学决策”。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除部分沿海地区和东北平原外,几乎都是山地,大多数城市都能算得上是“山地城市”,公路规划建设中对桥梁的需求很大。

  “桥梁就跟高铁、高速公路一样,都是好东西,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郑皆连表示,交通建设应该要依据交通量来决定,“拿高速公路来说,交通量小的地区盲目上马修路,结果建成后收的管理费连还利息都不够”。